首页 > 正文

【直播艺考 美育人生】青年舞蹈家 冯敬雅 谈艺考:文化课也很重要!做演员的乐趣在于:感觉自己走过了很多人物的生命历程。
2017-02-27 11:29:19    点击:    调整字体

在冯敬雅看来,舞蹈是美好的、充满生命力的、自由的,当然通向这样享受舞蹈的道路上,需要对自己严格苛刻的训练,并且不断的学习吸取思考,对自己所表现的人物要有钻研的精神

冯敬雅.jpg

青年舞蹈家冯敬雅回忆自己考北京舞蹈学院专业课初试的时候,一天都没有休息,包括大年三十的除夕之夜,都是母亲陪着她在练功房的教室里过的,考文化课期间,同时她还在准备“桃李杯”比赛,补习、排练、骑自行车去首师大补习,上完课还要骑自行车回学校排练直到深夜,回家后继续复习文化课……冯敬雅说,记得她妈妈看她看书马上要睡着了,但还一直鼓励她坚持看书复习,争取文化课取得好成绩。

在冯敬雅看来,舞蹈是美好的、充满生命力的、自由的,当然通向这样享受舞蹈的道路上,需要对自己严格苛刻的训练,并且不断的学习吸取思考,对自己所表现的人物要有钻研的精神,并赋予人物生命,使所展现人物活起来。冯敬雅告诉记者说,“我觉得做演员的乐趣就在此,这感觉犹如自己走过了很多人物的生命。”

【视频】冯敬雅《长调》蒙古族舞蹈

2016年北京深秋的午后,倚窗而坐,和青年舞者冯敬雅聊天是件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两杯清茶氤氲的热气,一如快言快语、活泼爱笑、肢体语言丰富的她浑身散发出来的热情。认识冯敬雅差不多快10年了,第一次见到她时,她还是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田露老师的得意门生,而现在,她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在职研究生。2008年,笔者曾邀请她参加央视《民歌·中国》栏目“蒙古族风情”专题节目的录制,她表演的蒙古族舞蹈作品《长调》,让人感动并印象深刻,而冯敬雅也因为这个作品,获得了不一样的人生历程。

冯敬雅 (2):作品《长调》_副本.jpg

作品《长调》剧照

深沉的草原情怀 温暖的《长调》圆场

和冯敬雅聊天的话题,很自然的就从她的代表作《长调》开始。在冯敬雅的内心深处,特别感谢《长调》这个作品,《长调》不但融入到她的人生体验中,更成为改变她人生命运的一块敲门砖。2015年8月,冯敬雅单枪匹马只身一人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评奖,这次舞蹈比赛是中宣部大幅度压缩全国性文艺评奖后,中国舞协首次举办的“荷花奖”评奖活动,奖项从原来的36个压缩至6个,而且不分等级和出场顺序,首次将“独双三”舞蹈作品和群舞同台竞技,通过三场角逐,在35个群舞、 11个独舞共46个作品中,来自中国广播艺术团的青年舞者冯敬雅凭借《长调》获得了“组委会特别奖”和“提名奖”。冯敬雅回忆说,当时几乎所有的奖项都颁发结束了,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整个人瞬间就“蒙圈”了,尽管从小到大,有过多次参加大大小小比赛的经历,但参加“荷花奖”心里的压力还是很大,虽然这个作品并不是一个全新创作的作品,但她之所以参赛是因为觉得这个作品有改变,这样的舞蹈作品与冯敬雅的内心世界里认定的舞蹈的文化艺术气质相吻合。

冯敬雅说,当时彩排的时候她感到非常紧张,因为这次赛制难度之高,角逐激烈之强,在这样一种紧张的气氛笼罩下,脆弱的心灵自然就受外观因素的影响,但她也及时调整心态,脑海中一直在想,她到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参加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评奖的初衷,只要能够正常发挥、自如的表达出作品的内涵,传达出她和编导的思想和追求就够了。“参加这次比赛我深刻感觉到如今我们的比赛更注重艺术表达本身,注重体现作品的思想性、可看性。能否带给观众在精神上有高度,在文化上有深度,在视野上有广度的作品,能够传达中华民族的文化,不断建立民族自信心,是我们要做的。我看到我们中国的舞蹈事业正在走向一条光明健康的道路,以包容、尊重的态度向前发展着,让中国舞蹈更好地前行,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

《长调》的编导是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的田露教授,也是冯敬雅上本科时的班主任。平时,学生们都亲切地喊田老师“田妈”,形容她像妈妈一样悉心照顾学生,可是田老师在排练时要求却很严格。“田露老师是非常有智慧的一位女性,在我心里她是一位高人,也是影响我最多的人,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专业上,还体现在生活中。她的智慧和人生领悟,更处处体现在她的作品中。”冯敬雅从心里敬仰她的恩师田露老师,“田妈编导的舞蹈作品很多,我几乎都跳过。”田露老师为冯敬雅参加第九届“桃李杯”比赛而专门创作编排的独舞作品《长调》,深刻地表达了的田露老师对于蒙古族女性的理解和感受。“田老师为我创编这个蒙古族题材的作品,一是根据我的个人身体条件;二是我是从内蒙古走出来的孩子,对于蒙古族有着比别人更多的了解;三是那时候刚刚跳完舞蹈剧场《第五朵金花》,傣族舞蹈风格已经相对掌握成熟,田老师想让我更全面发展,从肢体到性格上形成最大化的反差,根据这一系列的原因,她为我编创了《长调》这个作品。”冯敬雅说她至今还记得在排《长调》这个舞蹈作品时,除了动作肢体上的要求之外,田露老师特别强调表演者在诠释作品时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需要了解并揣摩人物的经历、情感、年龄、性格等因素,“苍凉的长调,辽阔的草原,灵魂的天地,永恒的生机,她像一首长诗,从民族的历史深处缓缓走来,深情地道出内心的吟唱,充满了坚韧的力量”。

《长调》从2008年创作出来的第一版到2014年的改编版,经过时光的打磨,冯敬雅对自己、对人生乃至对《长调》这个作品也都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当重新演绎这个作品的改编版,更炉火纯青。冯敬雅说,在表演《长调》期间,她曾有过一段独自在异国他乡生活的经历,而正是这段经历让她切身实际的感受到了“孤独和思乡”的滋味。当时因为语言上的阻碍,导致她每天都有像被弃婴儿般的无助感,但渐渐地她开始适应。她非常感谢人生历程中有这段经历,虽然艰难但却给予了她一个可以静静品尝生活、发现生活、丰富自己、认知自己的机会,无论是从思想、内心还是从眼界到行为,都感觉更加透彻和清晰起来。冯敬雅说,“记得那段时间每天结束学习后,我都要望着窗外、望着星星、月亮,想念着我的家乡和我的亲人,穿过黑暗的夜到达大洋彼岸,用望眼欲穿来形容再适合不过,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人为什么要落叶归根的道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我再跳《长调》时更加的‘实诚’,有了真实的感受来支撑,再来表达便是水到渠成,情感很自然的流露于众。”编导田露和冯敬雅也一直在不断探寻心目中那个最想要、最符合蒙古族游牧民族女人心中对家乡、对故土、对自我的一种深厚情感的表达,以及对生养之地和历历在目的过往所赋予的独特情怀的真情诠释,更希望通过不停地走圆场的动作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共生和人与自我的对话,达到呈现返璞回归之美的效果。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解不开的乡愁。长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而舞蹈作品《长调》希望表达的是一个游牧民族女人对家乡故土、对山川、河流、父母、爱人、孩子以及对草原上曾发生的一切相聚离别的爱恨情愁,她所走过的每一寸草地,呼吸的每一口空气、沐浴的每一缕阳光……用她的一举一动来表达对这片草原的感恩、对生命的感动和对自我人生的感慨。冯敬雅说,乡愁是一份流淌在血液里印刻在骨髓中的印记,是一个民族的印记,你看不见他,但他存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我们每个人都对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味道,不同音乐有着异同的感受和独特的记忆,这份感受给予了我们一种回味,一种怀念,一种情感,一种别样的温暖,也许这就是情怀,在我们记忆深处都依赖着一份美好独特的回忆,“在这个节目中,我有我的情感的变化,即时空转变,情感变化,最终人生的体现,草原有草原的时代变迁,但唯一不变的是对故乡的依恋是对根的回归。”2009年,冯敬雅携《长调》参加了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获得了银奖。2014年,在参加《缘从民间来——田露民族民间舞作品展演》演出时,田老师又对这个作品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动,后半段全部改为大圆场,一直在走圆场,寓意着漫漫人生路,一直在路上。 

冯敬雅 (3).jpg

漫漫求学路 心怀感恩情

冯敬雅从小生长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具有西部人的豪爽和热情,母亲在专业演出团体拉手提琴,从小耳濡目染对艺术有着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感悟力。冯敬雅很单纯,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她常感叹自己因舞蹈而改变了人生命运,更感恩从求学到工作过程中,有那么多人支持她和帮助她。

冯敬雅说自己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在求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具有德艺双馨品格的老师,从她准备踏上专业学习舞蹈之路的那一天起,直到今天,她身上流露出来的每一个舞蹈瞬间,都离不开教导过她的每一位老师的辛勤汗水和心血。何燕敏老师带领她走上了求学的道路,为她选择了漂亮的考试服饰,为她专门编创作品,叩开了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大门。凭借对舞蹈对艺术的激情,马文静老师为她量身打造和大胆创新了傣族舞蹈作品《嘎巴丽》,她时而人时而鱼的形象灵动自然。冯敬雅说她从马老师身上深深感受到了对待舞蹈艺术事业毕生追求的执著信念以及对舞蹈艺术的坚持。最让冯敬雅难忘的是贾美娜老师,带病坚持给她上课的情景,每每回忆起来她都忍不住热泪盈眶。那是2006年夏天北京她要参加第八届“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北京的夏天很难熬,每天都像是在蒸桑拿。但是贾老师依然每天都来教室准时为她们排练,贾老师在教室里激情四射的魅力,至今想起来依然是历历在目。复赛时因为技术技巧组合的难度系数非常大,旋转接单腿站,对方向感和稳定,还有比赛的心态需要调整,这对于她而言都是挺大的挑战。在教室里和舞台上,动作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贾美娜老师、马文静老师和高珊老师以及王书音老师都非常高兴和兴奋,表演结束下场时,贾美娜老师对她说:“丫头,好样的!真棒!现在回去准备明天的决赛!”直到现在回想起来,冯敬雅依然觉得自己太幸运、太幸福,这多么老师内心洋溢着激情无私地帮助她,对她充满了期待,而她也用自己的努力,没有让老师失望。

QQ图片20161109110057.jpg

QQ图片20161109110100.jpg

舞剧《库布其》剧照

从容面对恐惧,坚强笑看人生

出道至今,冯敬雅出演的舞剧、舞蹈诗作品并不算太多,但都是以质取胜。无论是《第五朵金花》中的外表泼辣内心善良傣族姑娘娜娜,“中国舞蹈12天”丁伟导演《云中漫步》中的苗女,还是《以梦为花》中单纯质朴的敬雅,抑或是民族寓言《库布齐》中的牧羊姑娘。每一个不同人物,冯敬雅有出色的表现。

反映当代工人生活题材的舞剧在当下很少见。由冯敬雅和8位青年舞蹈家共同主演的舞剧《以梦为花》,通过“舞”与“剧”的完美统一,展现了四川省攀枝花市建市50周年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通过舞剧反映攀枝花的城市故事,是中国舞台艺术表现工业题材领域里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开荒山”“炼钢铁”这些勾人回忆的场景,艺术地还原了攀枝花人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舞剧《以梦为花》通过小故事透视宏大的历史进程,通过普通的工人群体来映射时代精神。冯敬雅说“这部舞剧最体现质感的是年代感的营造,大背景、大环境渲染到位了,人物角色的塑造才有可信度。”

著名蒙古族舞蹈编导何燕敏是冯敬雅舞蹈艺术的领路人也是她的恩师,2012年在北京举行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之前,何燕敏执导大型民族歌舞史诗《呼伦贝尔大雪原》,曾力邀请冯敬雅担任剧中天鹅的饰演者,由于诸多客观原因,冯敬雅最终和这部舞剧失之交臂,这份师生同台的情缘,终于在2016年夏秋之际通过民族寓言舞剧《库布其》得以实现。

库布其是中国内陆第七大沙漠。现在,这片沙漠中竟有了一片绿洲。绿洲上有草、有树、有天鹅。这一切,是一群吃苦耐劳的蒙古族儿女坚持改造沙化的成果……由何燕敏执导、青年舞者冯敬雅、赵磊、阿嘎尔主演,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剧院推出的原创民族寓言舞剧《库布其》,作为一部具有强烈风格的民族舞剧,舞蹈语言的确立与定位至关重要。冯敬雅说,“依据的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民族舞蹈的动态与动律,所有设计与表演都服务于情节与情感发展的需要,不会为了凸显民族元素而刻意加入。如剧中表现欢庆场景的舞蹈动律就源自《筷子舞》,但演员舞蹈时,并没有手持筷子。也许,没有筷子会少了很多掌声,但如此设计与该剧的气质吻合。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剧,不需要浮夸地展现剧情以外的任何东西。”冯敬雅告诉记者说,在这部舞剧中,她运用了大量的柔臂和碎抖肩,并且将柔臂在最大限度上进行变形,随着情感的变化将肢体运用到极致,虽然这是一部寓言舞剧,但实际上反映的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寓言不能让人警醒,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未来的预言。

因冯敬雅在《第五朵金花》中成功塑造傣族姑娘的形象而深得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老师的赏识,力邀冯敬雅加盟舞剧《孔雀》的演出,饰演不停旋转的“时钟”,然而让冯敬雅最为惋惜是,最终她未能参加这部舞剧的演出,这也成为她心中一个永远抹不去的遗憾。

对于冯敬雅心中因无法演出舞剧那永远的痛而言,第一次出演舞剧的经历,更让她刻骨铭心,永远难忘。那是2008年在北京保利剧院参加北京舞蹈学院成立55周年时的献礼剧——民间舞系打造的“舞蹈剧场”第一部作品《第五朵金花》。“很荣幸自己能够担任主演,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但就在距离晚上首演进行下午最后一次彩排,因为疲劳过度,一个寸劲致使我躺地随后便动弹不得,眼泪像没关的水龙头不自主的往外流,所有在场人员都焦急万分,而我更是不知所措,但是内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无论用什么样的办法,今晚我都一定要站在舞台上完成使命,当时我最难受的并不是自己受伤的身体,而是看到靳苗苗老师落泪、赵铁春老师紧锁眉头十分着急但还保持镇定,不断安慰我说‘没事儿’,还有田露老师拿着伤药给我止痛。这一幕幕都那么深刻地落在了我的心里。那天我心里唯一的一个念想就是无论如何我都要努力上台完成演出。这是我的使命,绝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期待,我要对得起所有人为之付出的努力!” 联系了救护车去了距离保利剧院最近的医院,疼痛难忍,打“封闭针”没有缓解,但冯敬雅还是坚持要上台,幸运的是“麻醉剂”终于起了作用,“在距离开场半小时前,我回到保利剧院,从躺着、抬着、嚎叫着离开舞台,到站着、蹭着、扶着走回化妆间,开始化妆,穿演出服。演出的钟声如约而至,冯敬雅坚强地站在聚光灯下,虽然眼框还留着泪痕,但那一刻,她只属于舞台!因麻药的麻痹作用让人昏沉,但意志的坚定让她更加清晰,凭借平时千百次的练习,使肢体肌肉记忆和爆发的坚定意志,让她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部舞剧!虽然因为运动流汗挥发了一些麻醉效果,到即将结束时,又开始被疼痛折磨,但当她听到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时,疼痛便不那么痛了。” 冯敬雅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谢幕的时候,麻药反应让她有严重的嗜睡感,潘志涛老师和许文绮老师抱着她,冯敬雅回忆说“那种亲切的温暖的感觉,像投入到我的爷爷、奶奶的怀抱一样,特别温馨”。冯敬雅说,是舞蹈教会了她从容面对恐惧,坚强笑看人生。

 冯敬雅 (4)_副本.jpg

释放被束缚的自由灵魂

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冯敬雅进入东方歌舞团担任舞蹈演员。或许是因为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舞蹈情怀,或许是因为深深懂得舞蹈演员的艺术生命短暂而需要倍加珍惜,两年前,冯敬雅成为中国广播艺术团建团65年来唯一的一位舞蹈演员。她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纯属偶然,甚至可以说是个传奇。现任团长冯巩偶然一次演出中,看到了冯敬雅表演的独舞《长调》后说:“我以前对舞蹈没有太多了解,看了你的表演后,我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我开始喜欢舞蹈了。”

进入中国广播艺术团两年多来,冯敬雅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又忙碌:雷打不动、风雨无阻练功结束后,和所有喜欢时尚的女孩一样,她也喜欢逛街、看电影、观摩舞剧演出,休闲时刻,宅在家里呈现出比较文静、淑女的状态,和舞台上生龙活虎的她判若两人,看书、听音乐、画画都是她最喜欢做的事情。从接触舞蹈到今天已经有20个年头了,从懵懵懂懂有音乐就跳舞,到进入专业院校系统学习、每天勤学苦练,从枯燥痛苦的一次次练习到怡然自得的一遍遍享受其中,舞蹈已经生长在冯敬雅的身体里,发酵在她的骨髓中,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蹈也成为了她表达感情的最佳方式。冯敬雅说,“跃动起舞能够让她感受到万物的力量,释放被束缚的那个自由灵魂!起舞美好、舒畅,起舞自在、幸福,起舞感受天地人和的连接。”

平时,冯敬雅乐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无论是慰问广电系统离退休老干部演出、庆祝建党90周年《我们的旗帜》、还是中国文联《百花迎春》和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央视春晚,以及中国舞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哪怕路途再遥远,山路再颠簸,她都踊跃参加毫无怨言,“前段时间,和中国舞协一起去云南镇远县进行慰问演出很难忘,深入到基层,感受到当地朴实的观众朋友们的那种热情,那种对艺术的喜爱,我们赶几个小时的山路也值得的”。

对于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的冯敬雅而言,希望能够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一份贡献。在她看来,做艺术这一行一定要能虔下心来,不功利不浮躁,要具有荷花的品德,在专业上掌握了各民族舞蹈的动律、动作后,最重要的是掌握各民族特有的审美文化、人文习俗和民族精神。这样有了动作动律为型、人文精神为内,当形神兼备才能丰富的去表达自己体现自己,我想这样的传承才具有意义!美美与共、知行合一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作为一名中国民族民间舞人,自己有责任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所呈现的文化、精神做一名推广者、传承者,让更多的观众感受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民族的魅力!”

QQ图片20161109105924.jpg

冯敬雅 艺术简历  

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北京舞蹈学院优秀毕业生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现为中国广播艺术团演员、北京舞蹈学院在职研究生

参演建党90周年《我们的旗帜》晚会、文联春晚《百花迎春》、央视春晚、央视《民歌·中国》、央视《 舞蹈世界》等.

荣获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奖赛银奖

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组委会特别奖、提名奖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一等奖

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欢的节目二等奖

第八届“桃李杯”三等奖

第十一届“北京市舞蹈比赛”一等奖

北京舞蹈学院“学院杯”二等奖

代表作品:

舞蹈《长调》 《嘎巴丽》云中漫步《苗》等

舞剧《第五朵金花》饰娜娜 《以梦为花》饰敬雅《库布其》饰牧羊姑娘等

生于1990年6月12日

身高:171cm

血型:O型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中舞联盟订阅号(bjzwlm)

看中舞联盟更多精彩内容

上一篇:【直播艺考 美育人生】青年舞蹈家赵磊——艺考是人生历程中的必要经历
下一篇:最后一页